本周双碳要闻目录
1.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公布:下降7%-10%
2.商务部等九部门:进一步支持碳足迹核算管理等绿色服务
3.工信部等两部门:建设零碳园区、创建绿色工厂
4.工信部等六部门: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碳标签等认证
5.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
6.加州:公布须遵守强制性气候披露法规初步名单
7.北京市: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碳中和、碳足迹认证
8.浙江省:打造碳足迹应用产品、加快推进碳普惠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
9.湖州市:“双碳”认证交出亮眼成绩单,获证企业实现降碳超15%
10.万龙电器:获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
11.富迪集团:获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和温室气体核查声明
01. 国家动态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公布:下降7%-10%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图源:新华社
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商务部等九部门:进一步支持碳足迹核算管理等绿色服务
9月24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指出,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地方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支持数字服务、高端设计、研发、供应链、检验检测、认可认证、知识产权、地理信息、语言服务等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以及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环境治理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碳足迹核算管理服务、碳管理综合服务等绿色服务,培育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工信部等两部门:建设零碳园区、创建绿色工厂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指引》提出,加快园区绿色设施建设。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探索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园区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积极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电气化改造、多能联供等措施,提升企业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鼓励企业围绕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生产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创建绿色工厂。
工信部等六部门: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碳标签等认证
9月24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工作方案》提出,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建材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发布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加强与通用评估指标体系衔接。加大技术、计量、标准、认证等方面国际合作,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碳标签等认证、检测结果国际互认。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
9月24日,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发布。《报告》系统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了市场建设运行成效,展望了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显示,自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已形成涵盖“中央文件 + 行政法规 + 部门规章 + 规范性文件 + 技术规范”的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下一步,中国政府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相关政策配套制度。
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图源: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
加州:公布须遵守强制性气候披露法规初步名单
9月24日,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公布了可能需遵守SB 253和SB 261报告的初步名单,涵盖了约4,160家实体。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尚未确定,一旦纳入范围,也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
根据法规,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实体必须自2026年起每年披露范围1和范围2排放,并在同年提供有限鉴证;范围3排放自2027年起披露,有限鉴证最迟要求至2030年(但可能最早自2027年起实施);不遵守规定可能导致最高50万美元的罚款。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实体,必须自2026年起披露气候相关财务风险及为应对这些风险采取的措施,并此后每两年更新一次,同时在公司官方网站向公众公布。不遵守规定可能导致最高5万美元的罚款。
02. 地方动态
北京市: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碳中和、碳足迹认证
9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指南》。《指南》提出:
支持企业低碳、零碳转型
对通过权威机构获得“碳中和证书”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支持;对上年度碳排放强度较前一年度下降5%及以上,且通过非交易行为实现的年度二氧化碳减排达500吨及以上的企业,经核定后按照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均价,最高给予支持50万元。
支持企业开展碳足迹认证
对首次开展碳足迹认证且认证产品覆盖企业主要业务领域的制造业企业,最高给予支持50万元。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
对在碳交易市场中,通过自身节能减排措施实现碳排放量减少,并出售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其他合规碳减排指标的企业,根据当期碳交易量给予阶梯式奖励,最高给予支持15万元。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门:打造碳足迹应用产品、加快推进碳普惠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经信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浙江省全面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打造碳足迹应用产品、加快推进碳普惠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明确在纺织、光伏、电池、钢铁等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行业建设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到2027年,开展典型碳足迹应用产品100个以上。
湖州:“双碳”认证交出亮眼成绩单,获证企业实现降碳超15%
9月23日,浙江省质量认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暨质量认证系列宣传周活动在湖举行。活动以“质量认证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质量认证助推绿色转型的最新实践与成果。现场,湖州市木制品产业正式启动国家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一批高质量绿色认证证书同步颁发。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双碳”认证证书15张,获证企业数据显示,通过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产品综合能耗平均下降超5%,通过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平均降碳幅度达15%以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下一步,湖州市将聚焦深化木制品产业国家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对21家试点培育企业开展“政策+技术”全覆盖培训,按“培育一批、成熟一批、认证一批”原则扩大试点范围。
03. 行业动态
万龙电器:获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
近日,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权威认证机构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
富迪集团:获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和温室气体核查声明
近日,富迪集团旗下富扬包装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获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及温室气体核查声明。